惠安县“三重”模式推动乡镇“一支队伍管执法”
[2023-07-12 17:24] 阅读人次:100 【字体:
         近年来,惠安县以系统思维“重组队伍、重构体系、重塑机制”深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领域体制机制创新,摸索乡镇“一支队伍管执法”实现路径,促进“权”“责”“能”有机统一,有为破解“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执法困境,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一、重组队伍,配强基层力量

一是“1+N”优化机构。建立乡镇综合执法指挥“一个中心”,整合公安、司法、交通、资源、市场监管等跨部门执法资源,调整各镇城市管理领域编外人员管理模式,明确机构职责边界。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在全县12个乡镇统一设置综合执法队,各镇综合执法队按照不少于7名的标准核定编制。二是“统+放”均衡资源。同步落实“权责事”匹配和“人财物”保障,统筹全县事业编制盘子,跨层级调剂72名县直事业编制下沉乡镇,将140名县聘城管执法协管员及配套的执法车辆、人员工资关系移交至镇级管理,确保权力放得下、乡镇接得住、责任管得好。三是“引+育”配强队伍。注重岗位科学设置和人员优化配置,近年来乡镇设置48个法学岗位招聘执法专业人员,引导县直部门和各镇综合执法人员参加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将考试通过情况与个人绩效、评先评优挂钩,2022乡镇224人通过行政执法资格考试,通过率87.56%。

二、重构体系,厘清权责边界

一是系统界定。编办、司法局结合权责清单梳理工作,配套出台《县镇“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关于建立健全县镇综合执法协调联动机制》等指导性文件,并重点围绕渣土车“滴洒漏”、森林防火、疫情防控等治理难题编制“一件事”专项清单,理顺部门协作主体和配合权责,顺畅县 镇工作衔接。二是精准赋责。按照“一镇一清单”模式,逐步、分批次梳理下放乡镇赋权事项,将基层综合行政执法的统筹协调职责赋予乡镇,有效提升基层综合治理和应急处突能力。【比如,针对渣土车沿路“滴洒漏”问题,原先乡镇无权对涉嫌违法车辆采取措施,需逐案商请交通部门派员处置,经常发生“人到车逃”等取证难题;改革后实行专人负责,乡镇综合执法队队长可第一时间协调交通执法中队等县直部门派驻机构开展联合执法,及时制止违法行为并形成震慑三是闭环监管。举行全县乡镇赋权签约仪式,行业主管部门与乡镇签订行政执法赋权事项承接确认书,理顺行业主管部门、镇综合执法队之间的监管与执法职责边界,强化主管部门对赋权事项的行政指导、监督检查和备案审查,综合运用“双随机”“互联网+”和日常检查等监管方式,确保赋权事项监管不漏项、不缺位、不脱节。

三、重塑机制,提升工作质效

一是制度建设,助推县镇“善作”。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县镇综合执法协调联动机制》《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控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健全“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模式,严格落实“案件移送协作—举报投诉信访处理—联合会商和争议协调—联动协作—信息共享”5项机制,畅通县直部门与乡镇执法具体事务衔接,破解人手不足、监执分离问题。【比如,“两违”整治任务较重,日常巡查原先主要依靠派驻乡镇的城管执法中队,人少面广、拆违滞后、纠纷易发,执法力量下沉后,“两违”基本处置在萌芽阶段,全县“两违”拆除面积一年内下降30万平方米,大宗“两违”现象基本消除。二是模拟演练,助推执法“善为”。聚焦乡镇干部执法专业能力不足的共性问题,大力推动“以案释法”“以案促学”,由各镇党委政府牵头、执法调度中心负责,组织赋权部门开展县镇综合执法或联动执法演练,提升实战执行和衔接配合能力,为推进乡镇赋权、整合基层执法力量、规范行政执法等打下基础。三是数字配套,助推基层“善治”。推进“互联网+监管”建设,依托综治“美丽乡村视频监控”平台,整合乡镇现有视频监控网络,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要时段进行重点监控,对于一般违法行为,及时指令就近执法队员赶赴违法现场处置,有效改变原先巡查执法费时、费人、费力的工作模式。


收藏】 【打印】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