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市委编办发挥机构编制保障作用 助力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3-06-03 09:31] 阅读人次:100 【字体: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人才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基。近年来,福建泉州将党管机构编制与党管人才统筹谋划、双向落实,持续深耕人才“港湾计划”,探索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以精准定向配置编制资源为支撑、以创新人员管理方式为核心的有效路径,全力推动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明职责、优服务,着力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 

  开展人才工作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服务体制机制。一直以来,泉州市着力于理顺部门人才工作职责,深化简政放权,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努力为引才、聚才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泉州市委编办对市级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承担的人才工作职责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将行业和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相关职责正式列入26个市直部门“三定”规定中,进一步明晰部门人才工作服务和责任事项39项,织密人才服务管理工作组织网络,形成部门服务人才工作合力。同时,根据一些行业存在的专业化人才短板问题,在部门“三定”规定中,进一步提出部门需要加强补足行业领域专业人才短板。

  此外,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编制审批上,开通“绿色通道”, 推行用编一个工作日办结制度,及时快捷办理核编、入编手续,提升服务保障人才用编效率,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高效机构编制服务。

  聚焦补短板、强弱项,着力精准保障急缺人才用编 

  近年来,泉州市积极推行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稀缺的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放在关键处,妥善处理严控机构编制与满足发展所需之间的关系,保障急需紧缺岗位人才引进用编需求。

  泉州市委编办通过按系统分类推进市发改委、工信局、商务局等市直10余家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改革,在公路养护等领域实行“事企分开、管养分离”模式,整合撤并“小弱散”和职能相近事业单位等方式,充分挖掘和盘活编制资源,将精简收回的编制用于保障文物保护、招商引资等领域人才需要。

  着力填补教育、医疗等领域人才编制缺口,打破地区、部门间壁垒统筹调剂万余名事业编制,泉州市委编办依标足额核定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组建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局,明确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配备标准,核增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事业编制近600名。

  用好“以编引才”调控功能,综合分析研判年度人才引进编制需求情况,泉州市委编办把人才编制需求纳入编制预算管理,推动优秀人才向紧缺岗位集聚,提升人才编制保障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重点支持市直各单位通过遴选补充基层公务员、引进选调生和博士研究生等各类专业人才50余名,推动干部队伍结构优化提质。

  聚焦建机制、破难题,着力打通招才引智“中梗阻”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泉州速度”给城市和人民带来巨大的变化,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与城市发展日渐不匹配的人才资源问题。为让人才资源由“拖油瓶”转变成为城市发展的“助推器”,泉州市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通过制度优化、体制机制创新等方式,集中力量破解人才难题,开创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致力于解决基层高级人才引进难问题,泉州市委编办建立健全“统筹管理、重点保障、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的周转保障制度,制定《泉州市经济发达镇事业编制周转使用管理规定》,从市本级事业编制盘子中统筹单列50名事业编制用于专项周转保障;落实乡村振兴人才科技支撑行动,推动各县(市、区)统筹调剂200余名空编建立“人才编制池”,为乡村振兴领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及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支持。

  同时,为了解决教育、医疗领域人才需求大问题,泉州积极推动“县管校聘”和“医疗卫生编制备案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根据教育教学、医疗卫生事业现状和发展需求,科学下达人员控制数总量,将编制管理权限交由教育、卫生部门,增强两个部门人才引进的自主权;针对学校“学期制”教学特点造成的人员退休等腾出的空编无法及时用于补充教育人才问题,创新推出“预用编”管理模式,对各类学校当年度拟退休人员进行测算、确认,将每年拟退休人员编制提前纳入人员补充用编计划,以更高的编制使用效率更好地保障人才引进。2022年,共支持市直高校、公立医院引进硕士以上专业技术人才270人,支持市直公办中小学招聘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31人,相关人才引进对比往年均有大幅度增加。


收藏】 【打印】 【关闭
分享到: